壹念, 心理 | 2024-07-29 17:34:33
2024下半场,如何构建可持续盈利的心理商业化模式?

好的赛道不乏尝鲜者、创新者以及资本。

2019-2020年期间,全国心理健康服务赛道发生了至少10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从数百万元至上亿元人民币不等。2021年9月7日,国内最大的专注于CNS(中枢神经)及精神心理健康领域互联网医疗平台“好心情”,完成了C轮2亿元战略融资。

心理健康行业作为一个被资本看中的赛道,市场需求巨大。

同是心理从业者,为什么有些赚得盆满钵满,有些却生意惨淡?

究其原因,不是心理机构或咨询师专业能力不行,而是缺乏一定的商业模式。

本文抛砖引玉,分享3个心理商业化新模式,欢迎大家一起思考,并可以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想法。

01

走出专业,关注商业

刘润老师在首届中国心理学应用发展大会中分享:2024年以及未来的几年,一定是心理学的大年,国内心理行业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现阶段,心理需求越发引起国家、社会的强烈关注。

我国心理行业的商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心理从业者还沉浸在精修技术、埋头于成长,极度欠缺将心理学市场化的商业模式。

在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如何把握住心理行业市场机会,抢占心理学市场先机,是每一位心理从业者必须要重视起来的问题。

壹念心理创立心理创业联盟以来,就一直在摸索心理行业商业化模式,通过160+合伙人的一线实战反馈,精心打磨了一套落地可行的实操指南——【心理行业快速盈利系统】商业赋能课,从产品打磨、流量转化到盈利变现等一套方法论及解决方案都倾囊相授,帮助广大心理从业者抓住市场红利,快速盈利变现。

02

多元化的服务模式

除了传统的面对面咨询,还可以开展线上心理咨询(文字)、电话咨询、视频咨询、团体辅导、工作坊和讲座、企业员工援助计划(EAP)、社区服务等多元化的服务模式。

心理行业的多元化服务模式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和偏好,提高服务的可及性和有效性。

03

利用技术手段提升服务效率

随着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心理行业与AI等科技手段的结合正日益成为心理健康服务创新的重要趋势。

心理从业者需要利用技术手段来优化咨询的流程,提升服务效率。比如通过智能问答快速回答用户的常见问题;通过数据分析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等。

如果您也对心理商业化感兴趣,或者想了解适合您的心理创业发展路径和实用工具,获取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商业化干货,诚邀您添加顾问老师微信了解更多。

扫码添加顾问老师微信

阅读全部 >
壹念, 心理 | 2024-07-29 17:20:48
心理行业变现指南

说到心理行业的市场投资环境,最近几年国内投资人在经历近几年

行业寒冬大环境之后,碰到心理健康的项目,总是会忍不住多看两眼。

当然市场同样潜伏着巨大的需求,快节奏的社会运转,给现代人的

生活带来了一系列“产物”

无止尽的 996、内卷,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越来越多,而能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人才数量却是远远不够。

从业人员,那自然是更加缺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0精神卫生地图》,2020年全世界每10万人口,平均有13名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从业人员。而中国每10万人只有8.6名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从业人员。

为什么在资本看好,市场有需求的情况下,心理从业者人数这么低呢?

根据壹心理发布的《2021心理行业报告》数据显示: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收入大致包括心理咨询、培训、直播、督导等带来的收入。

整体来看,48.74%的咨询师年收入都低于5万元:

仅有9.56%的咨询师年收入超过30万。

这个数据有没有让你大吃一惊?

在2023年,中科院心理所发布了《心理咨询工作者职业调查报

告》,其中的数据更令人沉默——

心理咨询工作者单次平均收费为268元,中位数为299元。从每月的心理咨询收入来看(不包括咨询岗位固定收入,如高校心理教师工资),调查对象的心理咨询月收入平均为4546元,标准差为8119

元,中位数为2000元。

而每位从业者一年投入的学习费用,平均投入金额就需要12005元。

对于一个行业而言,这样的营收状况--很难让从业者获得可观的经

济报酬,更不利于吸引人才进入。

这是为什么呢?

本质是找不到愿意为之买单的客户。

一般来说就有两个原因:

  1. 产品&服务缺乏竞争力,或者市场没需求;

2.产品、服务合格,市场需要,但是没有曝光、缺少流量。

所以,

这也是很多心理从业者在行业中挣扎的原因

无法拥有核心竞争力、没有产品意识、找不到来访者,来访者也无法在市场上找到你。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处在了一个大变化、大变革的时代,

心理学的价值,也同样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鉴于此,我们基于行业的实践,尝试做一下总结和梳理,

推出了《心理行业变现指南》,探讨心理学可能的商业化路径。

它不仅为个体和机构提供了一份详尽的心理市场分析,更是一份洞察未来心理市场的宝贵指南。

报告中的数据和分析,既反映了心理市场发展的现状,也挖掘了消费市场需求的具体服务内容和可行性操作,为心理从业者的经营策略提供了科学参考。

商业计划书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重视度的提升,心理服务行业逐渐成为投资者的新宠。

许多心理服务机构已经通过一轮甚至多轮融资获得了资本的支持。

在这种日益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如何有效利用融资的机遇,对心理服务机构来说也至关重要,

因为可以了解资本的偏好性。

同时,在个体执业或者是运营机构的时候,

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就很重要,它还可帮助企业提炼和梳理产品逻辑、业务走向、规划发展路径、定制资金规划......

因此,写好商业计划书,是对自我公司价值的梳理与定位。

在心理行业变现指南中,我们还会提供心理行业商业计划书的模版。

心理行业运营策略

近年来,心理服务行业经历了显著的变革,包括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的变动、互联网心理服务的兴起、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资本的大量投入,以及"社会心理服务"概念的提出。

这些变化标志着新时代的到来,对心理服务机构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面对这些变化,心理服务机构需要拓宽视野,跟随行业趋势,同时提升服务能力和优化运营策略,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机遇和挑战。

心理IP与品牌建设

个人IP对咨询师重要吗?

答案是肯定的。

之前奔驰宝马,每一个但凡在抖音新媒体上拿到过一点点结果的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结果去杠杆很多的潜在客户。

如果你要做一个IP,内容是非常关键的灵魂性的东西, IP 是赋予内容情绪,赋予内容价值观的关键生产要素....

在各行业的应用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可以看到心理服务在医疗和校园行业中的深入应用和创新发展。

与此同时,也为心理从业者提供全新的切入视角,帮助大家了解,入局该领域的机遇和挑战。

总结

在《心理行业变现指南》中,大家会发现,

心理创业的变现之路:互联网+模式会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首先,数字化心理服务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认可。

从行业早期的saas平台,到如今知识付费、互联网科技技术将传统线下咨询场景转化到线上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心理服务体系的一体化闭环,将帮助更多的咨询师和用户精准匹配,获得更便捷、更高效、更专业的心理服务。

其次, 「线上&流量经济」的兴起也带动了心理行业的发展。

我们几乎可以看见,各个新媒体平台每天都有大量关于心理健康、疗愈的热门话题出现。近年来,主流媒体关于严峻的大众心理健康问题也不乏深度探讨。

可以说,心理健康早已成为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心理服务,是高度个性化的。为人们提供心理服务的,可能是医院、精卫中心、公益机构、个人工作室、线上咨询平台、心理培训等等。

咨询师的流派,可能是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家庭治疗、存在人本……咨询师可能擅长自我探索、儿童青少年、婚姻关系、家庭纠纷等。作为服务供给方,平台、咨询师,高度分散。

这份《心理行业变现指南》,就是希望为各位心理从业者,提供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产品开发思路,

讲述一个关于心理服务市场变化、成长和机遇的故事。

如果您现在在心理行业存在困惑或者遇到瓶颈,希望这一份《心理行业变现指南》能帮到您一点

如果您需要,请扫码领取

免费赠送给您

阅读全部 >
caotianxing | 2024-03-05 00:12:56
喜报!壹念心理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2023年12月28日,经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广东省认定机构2023年认定报备的第三批高新技术企业备案公示,广东壹念心新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壹念心理)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成功迈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科技创新型企业最高荣誉之一,是国家对重点支持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与高成长性企业的专项资质评定。此次壹念心理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是一个重要里程碑,不仅是一项荣誉,更是一份责任。

壹念心理自创立以来就拥有着科技的基因,我们一直秉承着将心理学插上科技的翅膀,飞入千家万户的理念。在这条的道路上,壹念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创新,通过心理学与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整合,打开普通民众了解心理学、认识心理行业的窗口,也促进心理服务更好地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中。同时,壹念未来将始终致力于心理服务社会化体系的建设和市场化的推动。

关于壹念心理

广东壹念心新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壹念心理”),是一家领先的心理服务提供商,致力于为广大客户提供专业、高效、便捷的心理健康服务。

自成立以来,壹念心理一直秉持着“为心理学插入科技的翅膀,飞入千家万户”的创业理念,将时代的科技元素融入心理产品矩阵,累计投融资3000万,壹念鲲鹏智能心理服务云平台、心知岛APP等科技产品的研发投入占比达到了60%。

目前创业团队共30人,平台签约咨询师数量超500人,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心理服务。这几年,与多家学校、医院、企业和社区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合作伙伴提供定制化的心理服务方案,目前举办线上与线下活动达300多场。通过这些合作,壹念心理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未来也将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的心理健康服务。

扫码关注壹念心理

阅读全部 >
壹念心理 | 2024-01-25 18:03:10
【大湾区行业发展】第二届大湾区心理行业交流会暨心理创业联盟发布会全程高能回顾

前言

2023年7月15日,由广东壹念心新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壹念心理”)、存在主义取向研究院联合主办,广州白云心理医院(以下简称“白云心理医院”)、珠海市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会合办的“第二届大湾区心理行业交流会暨心理创业联盟发布会”,于珠海海湾大酒店成功召开。

本次会议以“心理人才的培育和创业新潮流”为主题,旨在促进大湾区心理行业发展的不断创新与交流,共同提高大湾区心理人才培养水平,营造环境,实现中国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大会借此也正式推出“心理创业联盟”(以下简称“心创盟”)项目,加强心理学产、学、研的交流,加速推进心理健康产业与前沿技术的融合,同时也为心理学从业者扩展职业发展路线、促进心理服务和产品的多元化创新提供新思路。共同提高大湾区心理服务水平及心理健康产业的发展,打造心理人才培养发展的高地,营造和谐积极的社会环境。

壹念心理董事长苏志强、壹念心理创始人何洁、存在主义取向研究院创办人李仑、存在主义取向研究院秘书长李蔚、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心主任李家蕊、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咨询与治疗中心心理师庄晖、珠海市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会副会长蔡嘉伦、珠海市精神心理卫生协会副会长张素辉、珠海市精神心理卫生协会副秘书长腾勇勇等领导、专家出席开幕式。

除此之外,本届会议也开通了线上直播形式,观众可以通过云端互动参与进来,共享精彩盛会!为每一位听众带来心理行业发展的全新视角。

01 开幕致辞

壹念心理总经理何洁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过去三年的全球疫情,加速了心理学行业的发展。我国对心理服务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但我国的心理咨询行业,目前至少还存在几十万人的缺口,培养大量具有执业胜任力的心理咨询师人才,成为当务之急,大会推出的心理人创业赋能项目——“心理创业联盟”,旨在提升心理人专业水平的基础上,助力每一位心理人品牌建立和宣传,成就助人利己的事业。期待在这次大会与所有有志于心理健康服务的同道一起,扬帆远航,共同为中国心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为实现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壹念心理创始人 何洁现场致辞

大会协办单位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庄晖老师从心理工作者困难点切入,深度探讨了当今心理行业的挑战和机遇,并用自己的经验和发展路径鼓舞了参会众多有志于心理行业的同道者。同时也对壹念心理和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的合作表达了强烈的期待和衷心的祝愿。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 庄晖老师现场致辞

02 主题报告

主题(一):『心』火相传-心理工作者就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报告人:蔡嘉伦

心理学博士、珠海市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会副会长、SWU美国西南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蔡嘉伦博士在主题为《『心』火相传 | 心理工作者就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报告中,诚挚地谈到未来中国的心理健康知识将越来越普及惠民,越来越多的人将开始重视心理健康;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心理工作者的培养和成长路径还有很多卡点,许多心理工作者难以在市场上发光发热,这也是今天大会推出“心创盟”的初衷。而作为一名将心理学融合到学科教育的探索者,蔡嘉伦博士也为大家如何找到自己的心理从业方向提供了令人启发的见解和思考。

珠海市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会副会长蔡嘉伦现场发言

主题(二):当代中国心理健康服务的趋势和未来

报告人:李仑 

存在主义取向研究院创始人、英国塔维斯托克认证团体动力师、美国团体治疗学会(APGA)会员

李仑老师在报告中,从当代中国社会需要怎么样的心理服务、团体辅导的价值和意义、李仑团体辅导的优势和应用三大方面为来宾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心灵盛宴。李仑老师表示,有大量的临床理论和实践数据表示,当代国人在“青少年、成人、中年人、老年人”四大年龄阶层,都拥有着不同的心理危机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社会心理健康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团体的心理服务形式将会越来越被重视和关注,能更好地适应我们的社会环境。李仑老师的发言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极富感染力,让我们更加有信心、有热情去面对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存在主义取向研究院创始人李仑现场发言

在演讲环节结束后,李仑老师还为现场200多位观众带来了“家庭系统、梦卡、关系沙盘”三个团体辅导活动,通过高深的理论基础和浑厚的带领能力,引导嘉宾进入一场自我探索之旅,并在其中收获人格整合和成长。

03 心理创业联盟介绍

心创盟项目总统筹黄绮芬对“心理创业联盟”项目正式进行了介绍。心创盟是壹念心理在心理健康行业人才培养上的一次思路和模式创新,项目包含三大亮点:一是适合中国文化土壤的团体辅导师系统培训项目,二是以及基于壹念心理4年投融资和大数据支持研发的心理测评系统、APP等科技产品;三是商业运营服务支持,让我们的合伙人能更快更轻松获客、汇聚私域流量池,解决运营难题,减少人工成本,实现数字化转型。对于心理工作者的专业能力、职业身份的发展和构建,以及商业变现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心创盟项目总统筹黄绮芬现场发言

壹念心理董事长苏志强指出,“心创盟”的推出正是在疫情之后大众心理复苏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植根于“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的核心理念,致力于将众多充满热情和敬业精神的心理工作者凝聚起来,资源共享,为实现心理服务大众化、平民化、便捷化提供新路径和新方法,解决更多社会心理服务问题。同时也帮助心理工作者走出行业内卷和内耗,真正实现助人助己的美好愿望。

壹念心理董事长苏志强现场发言

“心创盟”的第一期合伙人代表周小基也受邀上台发言,用4个词语凝练了自己成为合伙人的心路历程:种下种子,躬身入局,抱团取暖,身体力行。并表达了“心创盟”项目对众多学员职业发展多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心创盟合伙人周小基代表发言

04 授牌&签约仪式

壹念心理董事长苏志强和存在主义取向研究院创办人李仑,为到场的八位心创盟合伙人举行授牌仪式。

随后,壹念心理与白云心理医院正式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下一步,壹念心理与白云心理医院将立足于各自发展战略和资源优势,创新合作方式,在心理项目开发、心理产业发展等领域全面协同、相互赋能,推动大湾区心理行业合作再上新台阶,共同为大湾区心理健康建设贡献更多有生力量和高质量服务。

说在最后

“第二届大湾区心理行业交流会暨心理创业联盟发布会”虽已结束,但精彩永不落幕,关于中国心理人才培育体系新模式的交流还在继续,未来更可期待!同时,心理创业联盟也欢迎您的加入:为心理行业增添一份力量,为自己的生活增添一份职业的热爱,为自己打开一扇认识自我的窗户!

在发布会圆满举办之后,壹念心理还邀请了与会人员参加现场的晚宴,各行业人士相聚一堂,畅所欲言,分享着彼此的经验和心得,为心理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新思路和创新方案,共同探索着心理健康行业的未来趋势。

感谢所有莅临会议给予指导的各行各业的同道朋友,因为有你们的支持,壹念心理每一次的创新与突破也变得更有价值!未来,壹念心理必将一如既往地全力以赴、持续创新,共同构建先进、开放、专业、有活力的大湾区心理行业生态圈。

1

关于壹念心理

广东壹念心新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壹念心理”)是一家领先的心理服务提供商,致力于为广大客户提供专业、高效、便捷的心理健康服务。

自成立以来,壹念心理一直秉持着“为心理学插上科技的翅膀,飞入千家万户”的创业理念,将时代的科技元素融入心理产品矩阵,累计投融资 3000 万,壹念智能心理服务云平台、心知岛APP等科技产品的研发投入占比达到了60%。

目前创业团队共 30 人,平台签约咨询师数量超 500 人,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心理服务。

这几年,与多家学校、医院、企业和社区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合作伙伴提供定制化的心理服务方案,目前举办线上与线下活动达300多场。通过这些合作,壹念心理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未来也将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的心理健康服务。

阅读全部 >
壹念心理 | 2024-01-24 10:38:20
壹念心理对谈刘丹博士:疫情导致了隔离,但也促进了关系的发展
家庭是最小的社会组织,也是联系最紧密的社会组织。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说,人活着的动力是为了寻求关系。那么,家庭中的关系就可以被理解为,最早也是最多影响一个人的环境,父母是最多最深影响一个人的客体。近些年「原生家庭」成为一个被大众关注的焦点,关于原生家庭如何养育孩子,以及对孩子造成的各种影响等话题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那么家庭是如何对每个家庭成员造成影响,家庭里的动力和模式又是如何在不被觉察的情况下,一代代的传递和运转的呢?12月27日,我们邀请到了北京大学心理系临床心理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心理系统督导师、德国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副主席刘丹老师,共同聊一聊「疫情之下,中国式家庭的挑战及应对方式」。
No.1
疫情让我们隔离,
也让我们建立起了新的关系
壹念心理:在疫情下,当代的年轻人的婚恋观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有一个演员叫朱珠,她曾表示疫情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没有这场危机自己可能不会结婚生孩子,还独自一个人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漂泊。是疫情,让她停下了脚步,可以和一个人发展一段深刻的关系。但也有人说,在自己最青春年少的这几年,都被关在家里,无法出去交友,恋爱,表达着深深的遗憾。刘丹老师如何看待疫情对年轻人的婚恋观产生的影响?刘丹:其实家长常常以为孩子不结婚、不恋爱或者不要孩子,是特别个人化的一个事情。实际上我们要把这些看起来是个人的事情,放在更大的时代背景里去看。比如生育率、结婚率下降,它是跟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展加速是有关系的。得益于这种社会发展,人们跟别人都不用太联系,只是依靠外卖,依靠网络就可以独立生活得很好。当然它也会带来一些弊端,你跟你的邻居可能都不沟通,同样年轻人跟父母也会沟通越来越少。但是最近几年我们的生活又面临着巨大的变化,那就是疫情的威胁。这个时候很多的防控措施导致人们彼此隔离,这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出门,有些东西就买不到了。在这样的时刻,邻里之间能够快速地建立起新的亲密关系,从而使原来的人际关系壁垒被打破。这种关系,走出了原来的家庭关系,跟你附近的人,甚至包括同事、邻居都变得更亲了。这是一个大的社会发展。回到我们个人来,我们明显地会感觉到,个体独立生存这样的一种状态被打破了。比如感冒药,当你没有的时候,你可能有钱也买不了,但你的邻居可以帮你。像这样的情况,会让我们对人和人的关系有了重新的切身体会。甚至有的人好几天没吃的了,邻居给送东西吃,让他重新感到家的温暖。这样巨大的、深刻的和长远的影响,我觉得是任何语言都无法描述的。像刚才举例的朱珠,她作为现代人,作为一个明星,说出了很多人的感受。在这一刻,人和人的连接是更亲密的,更被需要的,更重要的。我觉得疫情之后,人们会变得更珍惜生命,更珍惜亲人,更珍惜当下的时光,更愿意回家去看看。这是坏事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
No.2
如何看待家庭中,
父母和孩子的边界感?
壹念心理:疫情让很多人都只能待在家里,父母不能上班,孩子不能上学,人与人之间的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迅速减少。同时,孩子上网课又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和烦躁。这时候,家庭中的边界问题就显得非常突出。刘丹老师如何看待在这个特殊时期的边界问题呢? 刘丹:疫情期间,的确在空间上父母和孩子太多的重合在一起。很多孩子上网课的时候,家人会跑到网课的镜头里,说我看看你到底在干什么;还有拿孩子的手机检查;孩子有些东西藏起来,父母就把它给翻出来,比如日记本,看看孩子写了什么。这些都是突破边界的事情。但是边界感真的很重要。具体怎么做呢?就是要让每一个人都有独立的空间和时间。记住这句话:孩子越小,独立的时间可以短一点,但是随着他年龄越来越大,就一定给他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如果他有独立的房间,一定要在某些时候,他是可以被允许独自待在房间的。有一些家庭觉得孩子不听话,不让他把门锁起来。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孩子越没有独立空间,越容易为了维护他的边界而反抗,从而产生更多问题行为。即便是家里边没有特别多的空间,也仍然要准备一个角落,比如阳台。有些人就是想要安静一会而不被打扰,哪怕是挂个帘子,上面写「我想静静,其他人请勿打扰」都可以,都代表了对于个人边界的尊重。壹念心理:经常会有家长这样问:你们总是在说要有界限,可是这个界限到底在哪里?为什么我学习完了,反而感觉怎么做都不对,深了不行,浅了不行。您能不能跟大家讲讲,如何界定这个界限,或者说,家长不清楚界限在哪里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刘丹:你像小孩子出生以后,爸爸妈妈都可以给他洗澡,每天给他按摩身体。但是他到了三五岁之后,异性的家长就不好再给他洗澡了。很多孩子一般到了 10 岁左右,有的孩子更早, 7 岁左右,哪怕是同性的父母他也不允许碰,他来说我自己洗澡。这就是身体的物理边界。然后是心理的边界,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商量,每天有什么时间,有什么地点,是孩子不希望家长干预的,那这就是一个心理边界。其次,父母要确保家里有一个地方,并且和青春期的孩子讲好,家里有什么地方是产生亲子冲突的时候,想要去躲进去,自己心情能好的地方。并且让孩子命名,比如安全基地、情感小屋或者安全岛。但同时也要设立一个时间的边界,就是你待多久就要出来。
 
No.3
如果觉得隔代养育不好
请“make it happen”
壹念心理:疫情中很多人失去了收入,很多家庭要依靠父母的积蓄和养老金来还房贷、养孩子,维持生活。这种情况下,祖辈参与家庭生活和孩子的养育就变得不可避免。在隔代养育中,我们会发现很多祖辈在养育自己的孩子时,没经验、没精力,同时会不由自主的出现溺爱,或者过度照顾等情况,给很多家庭带来了冲突。想请刘丹老师谈谈关于隔代抚养的问题。刘丹:隔代养育是中国的特色,这个特色也没有太多不好,因为我们大部分中国人都是被祖父母养育大的,当然它一定是有不完美的部分。当父母说我的孩子被祖父母溺爱了,觉得这个事情不好,那就摆在桌面上去谈。当我们把孩子交给祖父母养的时候,我们不能完全撒手不管,要懂得列出条款,约法三章,不能说过了很多年后说你做得不好。对于孩子来讲,也有一些是明确不可以的,一定要列出来,甚至可以贴到墙上。我们刚才说过,异性父母在孩子 7 岁之后,就不可以再给他洗澡了。那么假如女孩子都 10 岁了,祖父母辈的异性还去给她洗澡,家人立刻要平静地、温和并明确地告诉老人,不能再给孩子洗澡了。然后也要告诉孩子,当异性碰你的身体的时候,你要说不,这是要非常明确去教的。我们中国人常常是这样子,就是经常忍了很久后说:我已经忍了你 10 年了。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你要在最初发生的时候,就要连续强调 3 次,让大家都知道它是个重要的事情,这就是 make it happen。使它发生,使它确定下来,而不是停在你脑子里忍耐很久。如果你忍耐,就说明这事儿不重要。END
👇扫码领取直播回放👇
 
对谈嘉宾 | 刘丹、何洁主持人 | 吕鸿娟撰文 | 商博良
阅读全部 >
壹念心理 | 2024-01-24 10:38:13
困在原生家庭里的王朔:“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父母"
作者 | 北方女王来源 | 最人物(ID:iiirenwu)
2022年8月16日,64岁的王朔推出新小说《起初·纪年》,取自汉武帝的故事,囊括了众多历史人物。
早在90年代,他就抛出一句话:
“要写一部牛逼的小说,最损写成《飘》,一不留神可能就写成《红楼梦》。”
王朔的这场梦,在部分人群里引起一阵骚动,他们是从同一时代走来的结伴者。
这是时隔15年发声的作品,他说:“我以往的作品多少都在写自己,可算作非虚构,只有这部作品,才是我真正意义上的虚构小说。”
沉寂太久,这次的《起初·纪年》更像是一次王朔的回归,一场人至暮年的不甘心。
大众记忆中的他是个无比叛逆的作家,睥睨众生,蔑视着伪善。
在属于他的黄金年代,王朔看不惯很多事情,他曾因报道不实,公然骂过记者。
之后,在《南方周末》上,人们看见一篇《我看王朔》的文章,王朔被骂得无地自容,且句句扎其要害,那些看他不爽的人表示骂得过瘾,骂得大快人心。
结果,人们一打听,作者是王朔自己。
他骂自己,绝不留情,在那篇《我看王朔》的文章里,他这样写道:
“王朔的下流使得他的言情小说不那么纯粹,他不下流时,又显得可笑。王朔的问题在于他只是个经验主义者,像狗的眼睛一样看到多少就以为是全部了,你不至于这么傻逼吧?”
王朔的乖戾,也许源于自己童年的不幸,他对这个世界过于敏感,写得狠、骂得狠,内心却很良善。
他曾挽起衣袖,一副无畏姿态:“既然你们都说我是流氓,那我就当流氓吧。”
在大众的眼里,王朔是凶猛的王朔。在王朔心里,王朔是脆弱的王朔。

1. “我不记得

爱过自己的父母”

按照一些庸俗的理论,一个成年后表现得过于强硬的人物,他的童年通常都是不幸福的。“我出生在八二三炮战这天。按迷信的说法,不知有多少冤魂托身,小时候不觉得,四十以后发现脸上带着一股戾气。”生于南京的王朔,1960年,随家人迁往北京部队大院,住在复兴路29号的总参军训部大院,他成为了大院子弟。那是冯小刚羡慕的“高贵出身”,可是王朔并不快乐,他的童年是在暴力与冷漠中度过的,暴力来源于父亲,冷漠则是母亲。那代人的父母,大多数不懂得爱,也没有教过孩子如何去爱。在那个年代,和所有军人的孩子一样,王朔是在群宿环境中长大的,直到10岁那年,他才开始和父母一起过日子。在他的记忆中,爸爸就是一军大衣,妈妈就是一黑色呢子大衣。父母缺席,王朔获得了完全的自由,他学坏了,跟着大院里的一帮孩子旷课、打架、抽烟、泡妞……军人出身的父亲见状,要重新行使自己的权威,通常伴随着暴力。王朔对父亲的第一印象就是怕。他说:“我父亲打我的时候,一直打我打到他打不动。”最可悲的是,王朔十岁那年从保育院回到家最紧张的事情,是不能一下认出自己的父亲,早晨父亲一离开家,面容就模糊了,陌生大过熟悉。高压的父权滋养着王朔的叛逆,母亲那里,他同样没有得到过爱。他的母亲薛来凤,到战争前线做过军医,后来也一直从事医生工作。有次王朔发高烧,他很希望妈妈陪在自己身边,从麻醉中醒来,昏暗的灯光让他感到孤独,直到他手术结束,母亲才出现。在孩子与病人中,他的母亲选择了后者。那一刻,王朔在心里喃喃自语:“我永远都不会原谅她。”童年时期的王朔,在家庭里没有感受过多少温暖, 上学时老师也对他很不好,他会在上课时指出一些错误,老师直接将他提溜出去,交给工宣队,请家长,写检查。他说:“你不敢体罚我,你让我们家人动手打我,这再次破坏了我和父母的亲子感情。”读小学时,王朔就写过5000字的检查,在全年级的师生面前,他大声念出自己写的检查。这种经验,以至于在后来王朔面对他人的闲言碎语时,称这算什么,自己从小就被揪出来示众,他太熟悉那种暴力。
从小缺爱的缘故,他称自己拥有攻击性人格。“我是超级攻击型人格,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我就是一个病人,我是一只疯狗,咬死人不偿命。”
 

2.成为京圈文学

大腕儿

 
1977年,19岁的王朔被父亲送进了部队成为一名海军。他过得并不开心,原本踌躇满志的王朔被派到医务室当卫生员,后来直接看起了仓库,苦闷的日子,他拿起了铁凝写的《没有纽扣的衬衫》。看完后,他觉得自己也能写书,一年后,王朔写的处女作《等待》发表在《解放军文艺》上。1980年,22岁的王朔退伍回京,他被分配到北京医药公司做起了业务员,任务总是完不成,可是人总要吃饭,王朔索性拉上朋友叶京跑到广州做小生意。在当时计划经济背景下,王朔的买卖生意失败了,还被罚了钱,回到北京后,他就辞职了。“我得找到我自己内心的自由。”成为无业游民后的王朔,又和兄弟合伙开了一家北京烤鸭店,来来往往的总是熟人,这个店成为了他和好友聚会的场所,没多久这饭店就倒闭了。屡屡碰壁的王朔,决定不瞎折腾了,开始全职写作的生涯。事实证明,他在文学创作上是有天赋的。1984年,王朔写了中篇小说《空中小姐》发表在《当代文学》,讲的是一个水兵和空姐的恋爱故事,他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文学新人奖。自此一发不可收拾,王朔进入到空前的创作高潮,从《浮出水面》《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到《玩的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爸》,他成为了那个时代年轻人追捧的文学偶像。1988年,王朔的四部小说被改编为电影送上大荧幕,其中《顽主》是一部喜剧讽刺电影,那是八十年代的悲剧。电影的选角非常成功,张国立、葛优、梁天三个人在街头一站,就是当时北京青年的生动画像,他们开了一家“三T公司”,替人排忧、替人解难、替人受过。在王朔看来,活下去,活在自我虚构与自我陶醉中,这大概是一个写作者的宿命。这年,他正好30岁。他没想到,自己写的小说拍成电影后,火到一发不可收拾:“一不留神儿,成腕儿了,那是我第一次在社会上有了知名度,有些不成器的人开始羡慕我。”

3.动物凶猛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王朔开始移步文学圈,在影视圈占据主流位置。1990年,由张凯丽与李雪健主演的电视剧《渴望》,成为一部现象级国产剧。当时中国没有室内剧,有次偶然的机会,王朔与好友郑晓龙、李晓明、郑万隆等人,坐在一起吃涮羊肉,边吃边聊剧本,最后就聊出了《渴望》剧本的雏形。没成想,这部电视剧一经播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贤良淑德的刘慧芳,是当时王朔、郑晓龙心目中完美的中国女性。向来以叛逆示人的王朔,参与到像《渴望》这种特别有主流价值的作品中去,让人感到匪夷所思,可在王朔本人内心,自己从来就没有那么强的差别心。郑晓龙是王朔小说的忠实粉丝,他爱惨了王朔文字中的那股劲儿。那年,王朔32岁,郑晓龙38岁。两年后,王朔发表小说《刘慧芳》,讲述了刘慧芳遭遇车祸后的康复故事,不过有些所谓的知识分子,给王朔扣上了一定“与主流同流合污”的帽子。王朔不理解,自己拍老百姓的生活,怎么就成了背叛知识分子价值观了。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由王朔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特别受欢迎,冯小刚是受王朔影响最严重的一位导演,他几乎把王朔的风格奉为日后拍摄贺岁片的旗帜。冯小刚还辅助王朔写了《编辑部的故事》,赵宝刚担任导演,讲述了几位知识分子的有趣日常,他们在迎合主流话语的同时,又调侃解构着它。有人说王朔是冯小刚的精神支柱,没有王朔,就没有冯小刚。可是在王朔看来,冯小刚不是依靠自己的语言风格起来的,是整个北京的语言风格,甚至在因为出现自己名字就导致冯小刚作品被毙时,他选择主动离开。冯小刚著名的贺岁片《甲方乙方》,就改编自王朔的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电影的最后一句台词,这么多年过去了,仍然意味深长:“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她。”渐渐地,冯小刚希望进入主流,王朔想继续扮演边缘人,两人渐行渐远。

 4.阳光灿烂的

 日子

王朔的小说,多是写自己的青春,那无处安放的青春,所涵盖的也是八九十年代的故事,关于那一代人的躁动过往。1991年,他写了一本叫做《动物凶猛》的中篇小说,讲述了文革时期北京一个部队大院里,一群少年的成长故事。他取名为《动物凶猛》,不过是一种虚张声势又带着纯洁赤裸的原始欲望,最后的破灭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失望。33岁的王朔以中年男人的姿态去回忆过往,他知道那美好躁动的青春早已离开,残忍中带着几分不舍。两年后,32岁的姜文根据这部小说,拍了自己的处女作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立马走上神坛,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天才导演”。“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难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大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们,阳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在看似无关紧要的独白中,其实暗涌着个体与时代紧张的关系。一群生活在部队大院的男孩女孩,在那个无聊热烈的夏天,度过了自己的青春。有悸动的爱情与性的冲动,也有不可言说的革命精神。马小军被一个叫米兰的穿红色泳装的女孩所吸引,他长时间地凝视着她。=在那个特殊的时期,部队大院的男孩女孩在混沌中长大了。电影朦胧美好,给的全是内伤。姜文凭借这部处女作,完美地完成了从演员到导演的蜕变,王朔在电影中客串了“小坏蛋”一角,显得意味深长。王朔的小说,相继被拍成影视作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京圈导演,几乎都拍过他的作品。他戏谑、黑色幽默,不喜欢搞深刻。王朔看完叶京拍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眼睛湿润,随后泪流不止,他怀念自己的青春。这是根据王朔的小说《玩的就是心跳》改编的。“年轻的时候认为有很多重要的在前面,只要不停地奔走就能看到,走过来了发现重要的都在身后发生了,已经过去了,再往前又是一片空白。”

5.徐静蕾

著名前男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提起王朔,徐静蕾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名字。1994年,还在读大二的徐静蕾遇到了王朔,两人相差整整十六岁,却相互吸引。王朔欣赏徐静蕾的才气,在他看来,摇滚出身在北京女孩中是范儿最正的:“我就喜欢那种摇滚女孩,玩的就是邋遢帅,不修边幅,我就特别喜欢这种人。”面对“北京大飒蜜”徐静蕾,王朔选择了离婚,女儿王咪随母亲远赴国外。净身出户的王朔,没钱租房子,徐静蕾用自己的积蓄,还跟父亲借了钱,给王朔买了一套房子。王朔毫不遮掩地说自己是软饭硬吃,谁有钱谁出钱。王朔成名后,也不惜余力地给徐静蕾最好的资源,让她成为知名演员,也蜕变为了导演,不过两个人,后来也没有走到一起。那年,徐静蕾30岁,王朔46岁。就在分道扬镳后,徐静蕾遭受非议时,他还是为她挺身而出。当年有一位青年男作家,为了博人眼球,对读者说与徐静蕾有肉体之间的关系。得知这件事后,王朔对着镜头大骂:“你让他当我面说一句试试,我还不抽丫他几个大嘴巴子!”

 6.无法和解的

 母子

2001年,王朔的哥哥与父亲相继离世,在此之前几个月,他的挚友作家梁左也在北京的家中去世。那一年,王朔43岁了,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悲痛与慌张。在此之前,他感觉生活是永恒的,遥遥无期的,王朔哭了好几年,他们的离世,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尽头,死亡是如此靠近。“他们在的时候,我和他们很疏远,他们走了我很孤单。”那段日子,王朔浑浑噩噩,他开始读与佛教相关的书籍,《我的千岁寒》就取材于《六祖坛经》,他要把过去自己的东西全部砸碎,可以理解为在痛苦中的自我救赎。千禧年之后,王朔感到无尽的迷茫,甚至有些崩溃。从来都拒绝煽情的他,说:“人生的意义,就是在于活着的时候相互温暖。”父亲去世后,王朔曾给自己定了一个要求,不要再和母亲吵架,也是想看看自己能在多大程度上,摆脱自我中心主义。很遗憾,他失败了。清明节,两人去扫墓,王朔穿了一件磨边军装式上衣,母亲对他的着装不满,不停地说教,王朔终于忍无可忍,怒吼道:“你少关心我,你就不会尊重别人,你不知道你一直让家里人不舒服吗?”母亲薛来凤沉默,她现在最怕儿子不管她。王朔有次跟她说自己可能要出家修几年密宗,母亲的第一反应是:“那我怎么办?”王朔觉得母亲还是如此自私,首先想到的永远是自己,他歹毒地回答:“你靠自己,还抱什么幻想,还不明白人最后总是要孤独。”薛来凤哭了,王朔安慰她就是那么一说,也不见得来真的,其实他还是在意母亲的感受,当年他在国外时,父亲给他写过一封信,上面有一句特别让人揪心的话:“你妈妈对咪咪比对我好多了。”(咪咪:王朔的女儿)至今,他都克制着自己,没对母亲说过这句话。2007年,他带着母亲薛来凤上了一档心理访谈节目,一个49岁的儿子,一个79岁的母亲,两人坐在一起面对大众,讲述这些年母子的僵硬关系。王朔多次哽咽,他看着自己小时候与母亲的合照,心里很不是滋味。采访末了,王朔追问母亲:“如果我是一个杀人犯,你还爱我吗?”母亲薛来凤回答:“我会举报你。”显然,一向以乖戾示人的王朔,在渴望着从母亲这里得到无条件的爱,但母亲薛来凤没有意识到儿子心底的脆弱。他甚至不愿意为了让母亲高兴,假装忽悠她一下,王朔认为让别人高兴,委屈自己的时候太多了,现在绝不委屈自己,成全他人。在王朔被问及母亲是否会为自己的文学才华感到骄傲时,他说:“我不允许她为我骄傲,不许你们这么贪天功为己有,我是自己成长起来的,孝可以,但我绝对不顺。”王朔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也许终生都无法和解。小的时候他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是躲着他们,一方面觉得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但就是做不出来、装都装不出来。再后来,王朔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 7.《致女儿书》一个没有被爱过的人,是很难学会爱别人的。成为父亲那年,王朔刚好30岁,后来离婚,6岁的女儿王咪随母亲远赴国外,她自小缺少父亲的陪伴,内心非常没有安全感。王朔一直对女儿心存愧疚,还非常动情地写了《致女儿书》。那是他对自己家庭与个人情感的真实叙述,每一句话都是掏心窝子的话。字里行间是深沉的父爱,还有那永远不会被弥补的歉疚,他再爱女儿,内心还是有太多对不起。王朔还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女儿一些道理:“你必须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表面的相似。煲汤比写诗重要,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头发、胸和屁股比脸蛋重要,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他觉得最为悲凉的是,作为父亲,自己成为了童年时期最讨厌的那种大人。在女儿王咪结婚当天,王朔没有出现在现场,到场的是他的朋友赵宝刚、刘震云、陈丹青等,冯小刚做证婚人。陈丹青在现场说:“我知道今天王朔为什么不来,他扛不住,他没有勇气站在这儿。

8.骂人

不是本意

从2006年底开始,重出江湖的王朔,开始频繁接触各大媒体,迅速成为焦点人物。他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骂人。有人怀疑王朔人格分裂,甚至疯了。对此,王朔回应:“大家伙好心给我治病,发现我没病,我严重正常。”王朔站在舆论中心地带,一顶又一顶帽子往他头上扣,这种感觉太熟悉了。少年时所经历的景象似乎重现,老师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回家挨打,他只能接受。刘震云说:“如果中国文坛上没有王朔,那么一定就会少许多乐趣。”王朔被朋友称为“文坛钉子户”,他时常语带讥讽,稍显刻薄,不过他从不血口喷人,只是敢说敢言,他擅长批评与自我批评。2007年,王朔与好友在做节目的间隙,随口提到了杨澜的丈夫吴征,称其是个骗子,谁知这私下谈话被一女记者捕捉公开。王朔大怒,他背着斜挎包,到电视台找到了那位女记者,不带脏字骂了整整十三分钟:“你们媒体怎么这么下流,我告诉你们,你们深刻地得罪我了,不要再来找我了。”之后,自知理亏的王朔主动给杨澜道歉,他笑着说:“给女人道歉不丢人,我这辈子净跟女的道歉了。”王朔习惯了用不正经包裹自己的正经,嬉笑怒骂中,他对那些还真正追求真善美的人,怀有着恻隐之心。在当年陈凯歌拍的《无极》上映后,大家把他从神坛上拽了下来,引发了群嘲,在陈凯歌遭到口诛笔伐时,王朔却表示自己和女儿一起看完这部电影,很感动。“他讲真善美,我就感动,我没那么复杂,很多人都不好意思讲真善美,陈凯歌就好意思讲了。尽管站在中国的现实,很多人认为在今天讲真善美,有点虚伪,可我不觉得。”王朔一直夸张了自己的攻击性,回避了自己的良善与温情,好友俞飞鸿曾说:“王朔是我见过世上最善良的人之一。”

9.他也老了

王朔的人生理想,是做酒店的大堂副经理,“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办公室,又不负太大责任,谁愿意尽那么多社会责任,多累啊”。王朔64岁了,他拥趸无数,在他的身上,有很多个标签,京圈才子、顽主、徐静蕾著名前男友、骂人作家……可是抛却掉这些大众认知,王朔不过是一个缺爱的儿子与普通父亲。王朔再凶猛,也是有柔软与脆弱的一面,童年的创伤让他的内心在不断地重建。他的一半人生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人至暮年,他养了一只小猫,仍孑然一身,过着早睡早起的生活,很少出门。当王朔怀念阳光灿烂的那年夏天时,秋风已经毫不留情地吹过他的脸,他知道自己不可避免地老了,他不再那么爱骂人了,更多的时候是沉默。不过唯一令他感到欣慰的是,没人会年轻很久。
阅读全部 >
2024下半场,如何构建可持续盈利的心理商业化模式?

壹念, 心理 | 2024-07-29 17:34:33

心理行业变现指南

壹念, 心理 | 2024-07-29 17:20:48

喜报!壹念心理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caotianxing | 2024-03-05 00:12:56

【大湾区行业发展】第二届大湾区心理行业交流会暨心理创业联盟发布会全程高能回顾

壹念心理 | 2024-01-25 18:03:10

壹念心理对谈刘丹博士:疫情导致了隔离,但也促进了关系的发展

壹念心理 | 2024-01-24 10:38:20

困在原生家庭里的王朔:“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父母"

壹念心理 | 2024-01-24 10:38:13